3/26/2007

六西格瑪/六標準差(Six Sigma)解決問題的步驟

通過五個步驟 Define(界定機會), Measure(量度績效), Analyze(分析機會), Improvement (改善績效), Control(控制績效) 即廣泛傳誦的 DMAIC 以此為核心模式來突破現況。

六西格瑪(中國大陸及香港用語)/六標準差(台灣用語), 是一套有系統及以數據為本的方法, 集所有先進 質量管理手段於一身, 用作盡量減少流程中的缺陷, 包括由""製造流程" 至 "交易流程", 並且適用於產品及服務。以接近其品質目標標準之品質頂尖水準程度, 並減少 "不良品質成本" (Cost of Poor Quality)、"縮短交期" (Cycle Time Reduction)、增進顧客滿意度的管理過程和企業衡量。

美國摩托羅拉公司 (Motorola) 在 80 年代後期至 90 年代中期, 由公司總裁 Jack Welch 大力提倡首先推動 Six Sigma 行動推廣。自 1995 年通用電氣公司 (GE) 引入以來, 每年為 GE 帶來數 以億計的收益, 現己成為 GE 三大核心價值之一 (Six Sigma、產品服務、全球化) , 且揚名企業界。Six Sigma Management / Methodology 強調一切以客戶為中心, 加強流程控制, 改善品質, 最大程度地滿足客戶的要求。現時除了通用電氣及摩托羅拉外, 很多位列於財富 500強的製造型企業包括三星、東芝、柯達、杜邦 、IBM等都在使用 Six Sigma 系統。

基本上, "Six Sigma" 採取預防導向的問題解決法、強調主動性的行為、基於資料而做決定、採取長程的規劃、將人力視為資產而非成本, 並且強調團隊的授權與標竿學習。實施 "Six Sigma" 的公司, 以此達致全公司上下目標及定位一致,故此工作間能夠一致地將產程的誤差率控制在百萬分之三點四以下, 成為接近完美品質的標準。

為了推動 "Six Sigma", 需要設計 “戰士層級” (Warrior Class), 使員工接受 "Six Sigma" 所要求的統計訓練, 通常這些層級以空手道的技能高低來命名, 包括:黑帶大師/專家(Master Black Belts)、黑帶(Black Belts)、綠帶(Green Belts)、黃帶(Yellow Belts)等。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講求變革的世紀, 任何企業經營者想要立足於這個全球化的市場, 必須不斷的消除公司內部各種作業流程的變異到幾乎近於『零缺點』的完美境界。Six Sigma正是一種追求「最小變異」幾乎近於『零缺點』的經營管理思維模式, 它是借用統計學上的常態分配與機率模式, 來主導企業經營的戰略與戰術, 此一經營理念在強而有效的管理工具配合之下, 可以依循公司的經營策略、營運目標, 從產品研發、作業流程改善、品質提升、一直做到售後服務顧客滿意度的提升。

究竟, 什麼是 "Six Sigma"?來源的由來又是甚麼呢? Sigma = σ, “σ" 是一個統計學術語, 為每單一的平均偏離值, 用來衡量一個過程的質量。 σ的量級為2至6, 代表百萬個產品之中可能有多少個缺陷。Six Sigma 就統計學而言是指流程平均偏離1.5 Sigma情況下, 在1百萬個元件(機會)中, 只產生3.4個不良或是錯誤的品質水準。單從3.4ppm, 就不難看出Six Sigma帶給企業有何突破性的效益。對於一般公司來說, 就是能夠達到4σ就是一個不錯的成績了, 這相當於每百萬個產品中有6000個缺陷(合格率為99.4%)。因此, 企業要想在知識經濟時代裡脫穎而出, 就非得重視Six Sigma專案的接受與應用。

Six Sigma 現已廣泛地被製造業內的部門如採購部、客戶服務部、產品設計部、財務部等所採用。近年在銀行界、旅遊界、醫療美容界、物流服務界等的客戶服務流程設計及針對個人需要而發展的產品及服務, 亦廣泛採用六西格瑪系統去確保客戶能享受到由公司所提供的最高質量服務, 從而令客戶稱心滿意。

Six Sigma Methodology 為企業實施高質量經營的管理理念, 使這些企業不但節省數以億元的開銷, 而且還大大提高公司對市場的反應速度, 鞏固日益變化的客戶關係, 從而為獲得並保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提供了一個非常有效的管理戰略。

沒有留言: